台-台商避關稅戰 三招因應

0619.jpg


安永會計師林宜賢(18)日示警,就算中國大陸貨品來台加工後取得台灣產地證明,但美國海關認定該貨品是「中國製」或「台灣製」,仍是依其對該貨品的大陸技術含量、軟體、智財權保護等要件作判斷;加上美方對任何個案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觀見解,台商若自行貿然轉移生產鏈恐怕面臨風險。


安永聯合會計師林宜賢分析台商如何因應美中貿易關稅戰的策略,並給出三點建議。


首先,愈來愈多台商選擇「原產地預先核釋」一途,委託美方專家先行與美國海關協談供應鏈遷移至台灣或越南的遷廠計畫,取得美國海關的核淮後,依其計畫內容進行轉移投資,該核釋堪稱台商的「保命符」。


其次,「建立跨國稅務資料庫」;林宜賢表示,跨國貿易必須面對的稅種包括關稅、交易稅以及所得稅,這三大稅種必須統合分析以因應國際變化,國際租稅服務會計師通常一定會處理所得稅的問題,但隨著美中貿易戰引發關稅議題,各國的交易稅環境也逐漸改變,有必要系統化建立公式以因應。


例如產品的訂價設定公式應計算營業成本、利潤分配以及其所相應的各國所得稅率,同時也應考量連動關稅,妥善設計供應鏈中各國節點流通貨品的發票,以因應各國相關交易稅額。


最後,針對長期應對分析,林宜賢認為,跨國貿易應走向短鏈、多鏈供應鏈形式,盡可能地讓生產與消費地靠攏,以及將跨國貿易分散為亞太、美墨以及歐洲三大供應鏈。


林宜賢表示,現在的長鏈貿易環境對台商非常有壓力,貨品可能是在大陸或越南生產,但是運到美國、歐洲市場時,甚至還要等到對方確認下游廠下單,才會向供應端調貨,這麼長的供應鏈台商資金壓力與風險非常大。朝短鏈、多鏈體系發展,也能降低各國貿易戰對跨國企業的衝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