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租稅協議可望今年簽 財政部:我條件更有利


財政部24日召開首場兩岸租稅協議公聽會,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應該就是今年可以簽」,正式生效則看《兩岸監督條例》與立法院審查進度。張盛和強調,兩岸租稅協議雖基於互惠原則,但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明顯較多,對我國一定比較有利。據財政部研究估算,生效後最多可增加133億元稅收,台商減少約39億元稅額


兩岸租稅協議已洽談6年多,為化解台商擔心被查稅疑慮,財部這2年也跟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在兩岸舉辦多場說明會。而去年針對國會、專業人士、企業及台籍員工的23場不記名問卷調查中,已有84%受訪者贊成簽署,表示普通者約14.2%,反對者約1.8%。


昨天公聽會後,張盛和表示,出席的學者與工商團體包含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台企聯等,都異口同聲,希望兩岸租稅協議盡速通過。


張盛和也說明,簽訂兩岸租稅協議後,具備減輕人民、企業所得稅負;增加台商在大陸競爭力、外資投資吸引力;並開創人民、企業及政府三方獲利的「一減、二增、三獲利」效益,且相較大陸與其他國家簽署的102個租稅協議,對我方的條件更為有利


具體稅收效益有多少?財政部國際財政司長宋秀玲表示,2013年曾透過財政部的稅務資料委請外部研究,將兩岸的營業利潤、股利、利息、權利金所得納入後,估算台灣將可增加81到133億元稅收;台商能少繳39億元的稅額。


張盛和指出,台商很多是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大陸,比重超過7成,但這些境外公司註冊地幾乎都已跟大陸有租稅協定,有管道取得資料來查稅。但兩岸簽署租稅協議後,即便是第三地轉投資的台商也同享租稅優惠,若要跟台灣調資料查稅,也有不溯及既往等「四不原則」,不必擔心台灣會亂給大陸資料查稅。



分享 :